今年会·(中国)官方入口今年会·(中国)官方入口

行业动态

01元买瓶饮用今年会最新水 入口零食三折起……临期食物火爆

  近日,关于“临期食品”的线 毫升的牛奶、进口零食在原价基础上三折……以往这类食品的处理让不少商家为难,如今却因价格低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。

  从“嫌弃”到“真香”,临期食品在年轻人中有多火?临期食品真的安全吗?你会购买临期食品吗?南国早报客户端发起的调查显示,一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临期食品,但也有三成消费者对临期食品不放心。

  临期食品,一般是指即将过期的食品。离保质期越近,价格越便宜。多年来,临期食品一度让商家处理起来十分棘手、让消费者避之不及。现在,因为价格的优势,临期食品成为消费新宠。

  6月5日晚9时,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里,不少市民推着购物车在挑选临期食品。在鲜食区里,炸鸡翅等现制食品每两盒在一起,以“买一送一”的形式进行促销。市民顾女士挑选了两盒装进购物车,她说:“烤鸡翅的价格白天是10元3个,到了晚上10元能买6个,划算!”

  在超市里的面包区,多款面包和蛋糕也在进行“买一送一”的促销。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发现今年会最新,一些面包、蛋糕的保质期到6月5日,意味着当晚就到期。尽管这样,黎先生还是挑了两袋在一起的面包,准备当第二天的早餐。他说:“我都摸清规律了,到了晚上9时,当天卖不完的鲜食、快到保质期的面包都会半价销售,去晚了还抢不到。”

  6月4日,记者在南宁市朝阳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看到,临期食品专区里陈列了进口食品、饼干、饮用水等不少商品,价格大概是正常价格的五到七折。

  其中,一款380毫升的矿物质水还有两个月过期,整件买折算下来只要每瓶0.1元;一款保质期还剩3天的鲜牛奶,两盒共计1960毫升,售价仅为10.8元。

  除了大型商超,普通的蛋糕店也选择在晚上打烊前“甩卖”临期食品。在南宁市青云街一家蛋糕店里,冷藏柜里快到保质期的三明治、海盐蛋糕均“买一送一”,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购。大学生小刘说,因价格便宜,她和同学经常到这家蛋糕店里购买临期食品。

  超市、蛋糕店的临期食品多以“买一送一”的形式促销,而电商平台则多以打折降价来销售。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“临期食品”,会弹出上万家店铺,有的店铺直接标注着临期、裸价、特卖、折扣等字样,销售的商品涉及零食、饼干、牛奶、饮品等,不少商品还是知名品牌,一家综合好评率超过99%的临期食品售卖商铺,粉丝数已达到150万。

  记者随意点击进入一家店铺发现,商家所销售的零食均标注了“临期”或“特价”字样,且购买的页面上也特别标注了食品的保质期。比如,一款薯片售价为2.99元,比市面上的同款售价便宜了近一半,购买页面上显示保质期到今年9月。一款8月到期的进口糖果原价29.9元,当天售价为9.9元,月销量显示超过1万件。

  一名销售临期食品的店主告诉记者,临期食品越接近过期时间越便宜。比如,一款全麦面包,本身的保质期为3个月,售价30元一袋,但作为临期食品可能五六元就能买到。目前,线上销售的临期食品中,以零食的销售量最为可观,一个月至少能卖出上千单。

  记者注意到,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,会打着临期食品的名义,销售正常价格的食品。一家店铺在商品页面上标注了“临期小零食 低价处理”等字样,但咨询客服关于食品的保质期时,对方则称食品距离过期时间还远。一名电商行业从业人员称,当食品被贴上“临期”字样时,就意味着廉价,有的店家会以此引流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近段时间,“临期食品”四个字非常火爆:微博上临期食品热门线亿;在B站上搜索“临期食品”,关于开箱的视频播放量在15万以上;在小红书App上,关于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有将近 1500 篇……一边是网络社交平台热烈讨论,一边是嗨特购、好特卖、饴食货仓等线下店铺人满为患,电商巨头也纷纷开始布局,购买临期食品成为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
  “用打折的价格,吃到不打折的美味。”这是某社交平台“我爱临期食品”小组的口号。创立仅8个月,该小组已聚集了6万多名成员,实时分享各种临期折扣信息。

  记者发起了一项问卷调查,将近1500 人参与了投票。在调查中,50%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临期食品,7%的人不能接受,43%的人则表示要根据食物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。

  市民许先生认为,购买临期食品要看具体情况。比如,一些超市将快过期的面包与新鲜出炉的面包搭配售卖,算下来就很实惠。但单纯只打折出售临期面包,就要看保质期还剩多少天,“如果还有一两天就过期了,买回去吃不完是浪费。如果还有三四天或者一周才过期,就可以考虑购买”。

  在调查中,30%的人表示,自己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;54%的人则表示,不想购买临期食品的原因是涉及到食品保鲜问题 ,担心食品变质影响身体健康 。

  对于在线%的人表示会选择在超市、便利店等线下渠道。市民王女士称,自己一向提倡节俭生活,如果看到超市有打折的临期食品销售,一般都会买一点。她经常购买的临期食品为面包、酸奶等食品,拿回家很快就会吃完。为了提醒自己,她还会在临期食品上贴标签,“只要打开冰箱,就能看到贴有标签的临期食品,我就会赶紧吃掉”。

  还有不少人表示,对临期食品“不放心”。34%的受访者称,担心无良商家篡改生产日期,“临期实际是过期”。

  市民苏女士称,自己不会大量购买临期食品,尤其不会通过网络购买,“如果是在超市买的,万一有质量问题可以直接去超市投诉,有保障”。

 

Copyright © 2014-2023 今年会·(中国)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   备案号:

网站地图